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技数码 > 正文内容

十年并购终局,湘财股份整合大智慧方案敲定,东方财富式传奇可否再现?

toodd1周前 (09-27)科技数码49

界面新闻记者 | 陈靖

从首次“擦肩”到角色互换的“联姻”,湘财股份与大智慧的十年纠葛,在2025年三季度收官之际迎来关键进展。

9月25日晚间,大智慧(601519.SH)披露重组报告书草案,湘财股份(600095.SH)拟换股吸收合并大智慧。湘财股份的A股换股价格为7.51元/股,大智慧的A股换股价格为9.53元/股。

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,按照换股比例1:1.27计算,湘财股份拟发行的股份数量合计为22.82亿股。换股实施后,湘财股份的总股本拟增至51.41亿股。

大智慧方面表示,“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,拟用于金融大模型与证券数字化建设项目、大数据工程及服务网络建设项目、财富管理一体化项目、国际化金融科技项目、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等用途。”

截至换股实施股权登记日,湘财股份和新湖集团持有的大智慧股份将直接予以注销,不参与换股,湘财股份亦不就该等股份支付对价。

本次吸收合并后,大智慧将终止上市,并注销法人资格,湘财股份作为存续公司将承继及承接大智慧的全部资产、负债、业务、人员、合同、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。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。

截至当前,湘财股份仍持有大智慧9.66%的股权,系第二大股东。此次合并不会导致湘财股份控制权发生变更。新湖控股持有湘财股份24.13%的股份,衢州发展作为新湖控股的一致行动人持有湘财股份16.24%的股份。黄伟为湘财股份的实际控制人。

交易完成后,湘财股份总股本将增至51.53亿股,控股股东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由40.37%降至22.4%,但实际控制人黄伟地位不变。大智慧控股股东张长虹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湘财股份17.28%股权,并承诺不谋求控制权。

湘财股份整合大智慧的节奏远超市场预期。2025年3月底,湘财股份与大智慧同步披露换股吸收合并及配套募资预案,宣告两家公司将以“吸收合并”形式正式整合,同日双方股票复牌。

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,“本次湘财股份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具有多重优势,可有效缓解现金收购对经营造成的资金压力。此外换股模式在吸收合并效率方面表现更优,显著节省时间成本。”

从披露预案到完成审计与尽职调查核心环节,仅用了半年时间。这场“闪电整合”的前奏,其实是一段充满反转的减持与停牌插曲。

时间线拉回至2023年,湘财股份对大智慧的持股动作曾一度指向“清仓离场”。2023年8月至2024年12月,湘财股份通过多轮减持,累计套现超4亿元,对大智慧的持股比例从15%降至12.66%;2024年12月,湘财股份更进一步发布公告,拟对剩余12.66%股份进行清仓处置。

就在市场以为双方合作将彻底收尾时,剧情突然转向。2025年3月16日晚,湘财股份一纸停牌公告打破预期,公告称正与大智慧筹划重大资产重组,此前的清仓计划随之终止。

这一突变不仅打乱了市场节奏,更直接影响了大智慧的公司治理。彼时,为配合重组推进,大智慧已届满的董事会、监事会宣布延期换届,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及高管任期也相应顺延。

湘财股份与大智慧的渊源,最早可追溯至2014年,彼时双方的身份与如今恰好相反。2014年7月,大智慧抛出一项重磅计划:拟以85亿元对价收购湘财证券(湘财股份前身核心资产)100%股权。

对于当时的大智慧而言,这一收购意在“曲线拿牌”。通过并入湘财证券获取券商牌照,进而转型互联网券商;而对于湘财证券来说,这也是一次冲击资本市场的重要尝试。

2015年4月,该收购案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,眼看“联姻”即将落地,意外却突然发生。仅13天后,大智慧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,后续更被查实存在财务造假行为,收购计划彻底搁置,两家公司的首次合作以“擦肩而过”告终。

此后五年,双方的资本纽带在“新湖系”的运作下重新绑定。2020年,“新湖系”通过哈高科(后更名为湘财股份)收购湘财证券,完成湘财证券的A股上市梦;同年9月,“新湖系”将持有的大智慧15%股份,以25.37亿元现金转让给湘财股份,湘财股份由此成为大智慧第二大股东,当时双方对外宣称将在金融科技、经纪业务、财富管理三大领域展开合作。

在快速整合与十年纠葛背后,湘财股份与大智慧2025年上半年业绩双双承压。

报告期内,湘财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1.44亿元,同比增长4.63%;实现归母净利润1.42亿元,同比增长93.12%,位于行业50名之外。大智慧营业收入3.79亿元,同比增长13.19%;亏损347.01万元。

对于湘财股份与大智慧能否实现“1+1>2”、并复制东方财富(300059.SZ)的成功?有券商非银分析师告诉界面新闻,“湘财股份与大智慧的换股吸收合并,被市场解读为试图复制东方财富'流量+券商'的成功路径,以实现‘1+1>2’的业务协同效应。但从现实来看,这条‘复刻之路’注定充满挑战。”

“在2016年东方财富收购西藏同信证券时,正值‘互联网+’热潮,东方财富网和天天基金网凭借庞大的用户流量,迅速转化为券商业务资源,尤其是经纪业务,从而带来可观的佣金收入。”上述人士指出。

2015年,东方财富收购同信证券后,自当年12月起纳入合并报表范围,尽管并表时间短,但仍为东方财富增加了证券服务业务收入。2015年东方财富实现营收29.26亿元,较2013年增长了10倍多;实现归母净利润18.49亿元,较2013年增长百倍之多。

此后数年,凭借经纪业务的赋能,东方财富证券业绩一路高歌猛进。2025上半年东方财富实现营业收入约68.56亿元,同比增加38.65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5.67亿元,同比增加37.27%。

“湘财与大智慧想走东方财富的老路,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时代变了。”另有行业人士指出,“当前市场环境已与2016年东方财富转型时截然不同。一方面,‘AI+’取代‘互联网+’成为新的产业浪潮,传统互联网流量对券商业务的转化效率大幅衰减;另一方面,券商经纪业务佣金率持续下行,即便实现流量转化,其带来的收入回报也已今非昔比,这两大变化将直接削弱二者‘流量+券商’协同模式的盈利基础。”

他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表示,“更关键的制约因素,在于券商经纪业务‘躺赚佣金’ 的时代早已结束。2016年东方财富刚拿下券商牌照时,行业内万分之三的佣金率仍是主流水平,部分线下券商甚至维持在万分之五以上,彼时流量转化为经纪业务后,能直接带来可观的佣金收入;但经过近十年的行业竞争与佣金市场化改革,当前券商佣金率已进入‘微利时代’。”

“这意味着,即便湘财和大智慧能像当年的东方财富一样,把互联网流量成功导到经纪业务上,同样的客户规模、同样的交易频次,现在能赚到的佣金收入可能还不到2016年的三分之一。”他指出。

根据2025年半年报,就营收规模而言,湘财证券行业排名在65位左右,东方财富排在15名左右,其净利润甚至排进了行业前10,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梯队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猪猪博客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hipinrvpark.com/2291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“十年并购终局,湘财股份整合大智慧方案敲定,东方财富式传奇可否再现?” 的相关文章

港澳青年创业新热土,广州南沙构建从资金支持到生活配套的全链条服务体系

港澳青年创业新热土,广州南沙构建从资金支持到生活配套的全链条服务体系

界面新闻记者 | 张熹珑 为了吸引港澳青年本地创业,广州南沙区持续加码政策扶持。 今年以来,该区新修订“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实施细则”,对比以往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,例如部分创业类、活动类、生活类补贴奖补期限将“每年一次”改为“每半年申请一次”,以及将落户补贴、创业成长奖励申请条件“涉...

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,特斯拉、英特尔涨超4%

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,特斯拉、英特尔涨超4%

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,道指涨0.65%,本周累计下跌0.15%;纳指涨0.44%,本周累计下跌0.65%;标普500指数涨0.59%,本周累计下跌0.31%。热门科技股多数上涨,特斯拉、英特尔涨超4%,微软、亚马逊涨幅不足1%,甲骨文跌超2%。金属与采矿、汽车股涨幅居前,世纪铝业涨超7%,泛美白银、...

国际油价延续涨势,WTI原油期货上涨2%,触及数月新高

国际油价延续涨势,WTI原油期货上涨2%,触及数月新高

国际油价持续走高,WTI原油涨2.02%,报65.702美元/桶;布伦特原油涨1.80%,报69.812美元/桶。...

三元擦亮北京鲜牛奶招牌,发力错位竞争

三元擦亮北京鲜牛奶招牌,发力错位竞争

界面新闻记者 | 赵晓娟界面新闻编辑 | 牙韩翔 葛优的身影出现在三元鲜奶的广告片中,并喊出“喝了几十年,还是认三元”这个19年前的广告语,他勾起许多北京消费者关于三元牛奶的记忆碎片——这是三元股份时隔19年再度为鲜奶产品启用代言人葛优,并借此正式推出了“三元北京鲜牛奶”。这是一款升级版的72...

六座SUV黄金价格段之争,配置、空间与舒适性谁主沉浮?

六座SUV黄金价格段之争,配置、空间与舒适性谁主沉浮?

今年以来,六座SUV车型密集发布,一众品牌扎堆涌入这个赛道。仅在今年9月,就有问界M7、银河M9两款车问世,若从年初盘点,迄今为止,比较有影响力的车型包括腾势N9、问界M8、领克900、乐道L90、理想i8等。 界面新闻走访了位于北京西四环的汽车城,了解到在六座SUV中,20万至30万这一价格...

国泰海通,当前港股市场性价比仍突出

国泰海通,当前港股市场性价比仍突出

国泰海通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表示,当前港股市场性价比仍突出,尤其部分科技龙头权重股估值偏低,在本轮科技周期引领下仍有较大上行空间。定量测算,仅考虑低估科技龙头权重股估值修复,或能推动恒生科技上涨15%,若指数整体估值进一步修复至历史均值或将涨超30%。基本面预期回暖+资金面持续改善,低估港股四季度或仍有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